一、引子
不久前有位朋友向我发送了一封邮件,说是在无意中寻到我的博客,很是喜欢其中几篇文章,同时也向我发出了一个疑问,表示对博客的介绍部分不理解。
NOTE我想,生活如雨。雨中,听雨声轻灵。雨后,赏水木清华。聆听这广阔天地,感受那动人瞬间。
就是上述的这段话。这位朋友表示不明白为什么我会用“生活如雨”来形容我的生活状态。其实,这句话的灵感来源于我对雨天的一种微妙的感觉。雨天总是给人一种宁静、清新的感觉,仿佛一切都被洗涤过一般。而我希望我的生活也能像雨一样,充满变化与生机,同时又能保持内心的平静与纯净。
这一首最近作的小诗,也算是对这个“生活如雨”的一个补充说明吧。
二、《生活如雨,心境如新》
最近是多雨的日子。对于远离家乡的我而言,这里的雨似乎比记忆中的更长,也更缠绵。尤其是在初秋这个时节,连续几日的秋雨仿佛要将整个城市洗刷的一尘不染。我常常站在窗前,看着雨丝织成的幕布,看着院落里那株柿子树在雨中微微颤抖,那些尚且青涩的果实,在雨水的冲刷下显得愈发晶莹,我的心底却涌上一层淡淡的寂寥。
然而,正是在一场急雨停歇之后,我的一次不意间的外出,让心境忽然开阔。那场雨来得急,去得也快,仿佛是天空积蓄已久的情绪,在瞬间爆发,又在瞬间平复。当它停歇时,空气里弥漫着泥土与草木的清香,带着一种久违的清新;我走出门,踩在湿漉漉的路上,脚下传来细微的声响。转角处的芭蕉叶被雨水冲刷得透亮碧绿,叶尖垂着几颗水珠,随着微风轻轻颤动,忽而坠落,溅起清脆的声响;我抬头望向远方,在薄雾间,远处传来几声雁鸣,在薄雾间回荡,带着穿透人心的力量。那一刻,我仿佛被击中,心思随着雁声飞远,穿越了重重雨幕,又回到眼前这被雨水冲洗过的世界:青苔正从石缝里探出头来,脆弱却坚定,在雨后显得格外有生机。

我曾以为自己是爱雨的。
孩提时,雨天是最自由的冒险。奔跑在积水中,溅起一朵又一朵小小的浪花,好像连天空都在与我一同嬉笑。那时的雨,单纯而无忧。而只有在雨天家人才会在送我去上学的路上打开那把宽大的花伞,撑起一片属于我的小天地,雨滴打在伞面上,发出“噼啪”的声音,像是为我奏响的专属乐章。那时的我,总觉得雨天是最特别的日子,因为它让我真切地感受到一种被保护的稳稳地幸福。
可我真的是喜欢雨吗?
或许并非如此。我逐渐的开始意识到,我喜欢的并不是雨本身,而是雨过后的宁静与新生。我喜欢那混合着泥土气息的清香,像是大地在舒展的呼吸,带着一种原始而又充满力量的气息;我喜欢雨水洗涤过的万物,颜色更浓,姿态更鲜活。那株柿子树,叶子更绿,果实更青;那片芭蕉叶,碧绿透亮,水珠晶莹。我喜欢细雨停歇后,那一抹新绿在风中轻轻摇曳,仿佛是在提醒我,生命仍在悄然滋长,即使经历了风雨的洗礼,依然能够迸发出新的生机。
我只是不讨厌雨罢了。
我想这是一种新的心境。它不同于童年时对雨的欢喜,也不同于青春期对雨的厌倦,而是一种更为成熟、更加复杂的感受。里面有对故乡的思念,有对生活的感悟,也有对未来的期待。或许,我们不必非要等到云开雾散,才去寻找清朗的时刻;即使在绵绵秋雨之中,我们依旧能够安静地看见美好、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平静。此刻的我,不喜不悲,只是静静望着雨,感受它带来的变化。这大概就是我与雨之间,最真实、也最舒适的关系。